透過選項設計來改善問卷填答體驗

另外還有找出這些問卷中看不懂也很難選擇的產業選項到底從哪來的

Mike Pan
7 min readOct 19, 2019

主要是前陣子針對某個體驗很差的問卷寫了個吐槽文之後 (參考下方),這陣子特別對於各種問卷有興趣,網路上看到的各種問卷只要不會花太多時間的話都會想說來填看看。

密集填完問卷的心得是什麼

總共應該填了有十幾份問卷吧,當然在主題方面差異還蠻大的,不過其實整體來說體驗都還行。

而在填到最後時 (或可能是在最前面) 大部分會需要你留下些個人資料例如 e-mail 方便抽獎抽中可以聯絡到人,以及通常還會有些職業、學歷、年收入等題目,以便後續做分群、並分析這些不同類別的人們是否其他題目的回答也會不同。

不過在職業 (或是所處的產業類別) 的這題,讓我很印象深刻的是有些問卷的選項是驚人的相似,相似到根本就是抄某個模板吧!

而為什麼會如此印象深刻呢?主要就是如同在前一篇吐槽文裡面也有提到的,這麼多選項裡面連農林漁牧這種路邊或網路上不太遇的到的都有,但卻沒有我想選的資訊業或科技業,然後又沒有開放其他的欄位可以自行輸入啊啊啊 (吶喊)。

以下就提供其中兩份讓大家來玩玩大家來找碴吧 (?) 乍看之下選項一模一樣但其實左邊有 19 個選項,右邊只有 18 個唷。

接著就是一連串緝兇的過程

秉持著實事求是的精神,當然就要來肉搜一下造成這種不良體驗的兇手,看看這份害人不淺的樣板到底是從哪裡來的。在費了一番心力之後當然還是讓我找到了,看起來就是主計處的行業定義

如下圖,看起來果然和上面兩份的選項是一樣的呢!

然後接下來看到上面有搜尋框,那當然也要來查查看我想選填的科技業和資訊業到底被歸類在哪裡呢?

結果就是如下圖,非常遺憾的,完全沒有畫面。

不過這時候找了一下其實主計處網站上也有提供 pdf 檔可以下載,就把它下載來看看資訊業藏在哪裡吧。

如下圖,的確是有資訊相關的行業。不過如果是以資訊設備零售業看起來 (應該是類似燦坤這種吧),會是跟藥局、康是美、誠品、迪卡儂、加油站、零售攤販、蝦皮、直銷等等,一樣都被歸類在「批發及零售業」裡面。

那如果是像華碩這種生產電腦、手機等等產品的,試了一下發現無論是資訊或科技都找不到類似的,試了一下關鍵字最後才用「電腦」這個關鍵字查到,如下圖。

然後它的大類別則是「製造業」,看了一下同樣被分在製造業裡面的除了電腦與手機製造,還有… 食品加工、油脂製造、菸酒製造、飼料製造、紡織、成衣、鞋業、製紙、印刷、藥品製造、塑膠品製造、玻璃製造、鋼鐵製造、半導體製造、照明設備製造、家電製造、傢俱製造、運輸工具製造、樂器製造等等。

當然,看到政府做了這麼多的分類,還是要幫忙推廣一下,建議大家有空的話都可以下載這份「行業標準分類」來找找看你所處的產業在政府眼中的分類是什麼。也許也會跟我一樣有很意想不到的收穫呢!

這整個過程帶給我的啟示

既然這個主題是從問卷開始的,我覺得在設計問卷的時候還是要去思考一下這些選項帶給你的意義是什麼、以及你想要透過這些選項進行什麼樣的分析。

如上面的案例,政府定義的製造業其實包含了食品製造、成衣等等這些我們平常很難跟製造業聯想得到的產業。也就是說如果大家真的都有照著定義去選填的話,這些不同的製造業都會被歸類成同一群人。

那如同這篇文章最前面提到,這個題目是為了要分析這些不同產業的人們,在其他問題的答案是否會有差異;那根據政府這份分類的選項去將填答者進行分類,可以得到問卷原先預期的效果嗎?

例如,依照政府分類的話,醫院和診所是被歸類在「醫療保健及社會工作服務業」、藥局這種藥品和醫療用品零售被歸類在「批發及零售業」、而像藥廠這種藥品製造則是被歸類在「製造業」、還有獸醫其實是被歸類在「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但如果將這幾群人合併成一個分類,會不會在區分問卷填答者這個課題上,是更好的作法呢?

並不是說政府的這種分類方式不好,而是針對要給一般大眾填寫的問卷,應該在這部分要有更符合情境的選項設計。

依照情境去設計的選項

這邊就直接來看一些我覺得不錯的範例吧,對照最前面的案例,應該會更清楚什麼是好的選項設計、什麼是不好的選項設計。

下圖這份是紙本問卷的樣式,可以看得出來其實大致上還是類似政府的分類,只是多增加了自由工作者、學生這些選項,以及加入了其他的欄位讓填答者找不到合適選項時可以選填。這部分我覺得還蠻重要的,畢竟這些產業類別不可能窮舉。

接下來下圖這份,則特別又再拆出了藝文與醫療這兩種。也許這兩類在整體人口的佔比不會太多,但如果你已經知道這樣的類別會是這份問卷的受眾、而且可能猜想這些人在填答其他選項時會產生差異,那額外再列出來當然也沒有什麼不可。

再來下圖這份問卷的受眾又更為限縮,是針對藝文相關產業,所以會看到大部分的選項其實都是針對藝文相關產業再去進行細分。因為可以預期的是,非藝文產業可能填到的機會不高,而且後續的相關分析大概也只會關注在這些藝文產業的子分類是否有產生差異。

接著也來看一些英文的選項是怎麼列的吧。

以下面兩個案例來說,我覺得比較特別的是都有放入非營利組織 (Non-Profit) 的選項,其中一個還特別列出遊戲業 (Gaming)。而這兩個選項是一般在填寫中文問卷時比較少看到的,猜測可能是國情不同、從事的人數少,所以設計問卷時也比較難以聯想到吧。

最後下圖這個案例則是也定義好了目標受眾會是科技業的從業人員,所以再將科技業去做細分。

總結大概就是,從以上例子可以看到,無論是針對當地產業生態做調整 (例如上面案例加入非營利和遊戲業的選項)、或是針對特定產業再去做細分 (例如上面案例去細分藝文產業和科技業),只要有心,要再針對這方面去做優化來讓體驗更好,都是可以做得到的。

最後,當然也別忘了加上其他的選項讓填答者在找不到合適選項時可以自行填寫。畢竟這題不像年收入,可以訂 80萬以下、81–150萬、151萬以上的區間就包含所有可能;在產業類別這題,大概永遠都會有些你意想不到的選項會出現。

最後,終於完成了這篇長文,一定還是要再來推薦一下主計處的行業分類XD 無論 網頁 或是 pdf 檔案都有~

以及,如果對於這一切起點的那次很糟的問卷填答體驗有興趣的話,也可以點選下面的傳送門。

謝謝您看到最後!
若您喜歡我的文章,歡迎留下一些留言、按下「拍手」給我支持、或是「Follow」我,讓我提供更多文章給您。

--

--

Mike Pan

偶爾兼差 UX, Researcher, Data Analyst 的科技業小 PM,喜歡觀察,並試著拆解生活中所看到的人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