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任何轉載資料,請一定要試著找出原始資料來源

Mike Pan
May 12, 2021

昨天看到網路瘋傳一張「新冠病毒在不同場合的感染風險」的圖片,把各類型的活動分成幾個不同的風險等級。因為覺得這個主題蠻有趣的,所以就找了一下原文,發現也有附上資料的出處,雖然沒有直接超連結過去,但用了幾個關鍵字終究還是可以找的到原始資料。

被加料過的資訊

但是肉眼比對一下 Texas Medical Association 的原始資料之後呢,就會發現其實我們看到的中文版,是被動過手腳的。

如下方的比較圖,可以看到:

  • 4 分的「在餐廳戶外區用餐」,在中文版裡面消失了
  • 5 分的「在別人家吃晚餐」,在中文版裡面變成了 4 分
  • 6 分的「送孩子上學」,在中文版裡面變成了 5 分
  • 7 分的「去美髮沙龍或美髮院」,在中文版裡面變成了 6 分

嗯,看起來不過就是少了其中某一條、然後有幾條的分數變低了。

但可別忘了它除了分數之外,還有高中低風險的分級、再加上不同顏色的區分。而顏色這部份對於大腦在資訊吸收上的影響則是更大的,所以對於讀者的影響其實不只是分數的變動,而是:

  • 「在別人家吃晚餐」從橘黃色的中風險,變成綠色的中低風險
  • 「去美髮沙龍或美髮院」從深橘色的中高風險,變成橘黃色的中風險

Why so serious?

也許有人會覺得時空背景不同,所以依照風土民情去做些調整也是很合理的嘛;或者是說這麼一些小誤差也根本就無傷大雅嘛~

但要在一張圖表上面出現這麼多個錯誤,如果真的都是人為疏失的話,那編輯和校稿的能力肯定是要再好好加強了。所以其實更令我好奇的是,如果這不是人為疏失,那這樣做的動機到底是什麼?受益者又會是誰呢?

當然我也認同應該要多多推廣這類的相關知識,但畢竟以媒體的立場,應該就是要忠實呈現這些原始資料,任何有這樣對原始資料動手腳的行為都是不允許的。就算是這個領域內的專家,也應該要說明是基於什麼原因而進行這樣的調整,但很可惜的是在該篇中文報導內也都沒有看到相關說明。

獨立思考與查找資料的能力

當然我們沒辦法控制這些社群媒體的演算法會餵養給我們些什麼,但至少在我們吃下去、甚至分享給更多人之前,應該要先確認過這個東西是不是有問題的。

畢竟那些完全憑空捏造的假新聞或資訊,其實有時候是相對好判別的。真正困難、也常常會被騙到的,反而是這種部分真實但有被加料過的資訊,甚至也還會直接附上資料來源讓你覺得一切都有所本,但其實都被動過手腳了。

最後也附上一樣來自 Texas Medical Association 針對這個主題的更新版分級標準給大家參考。發布時間是在 11 月,所以也主要是針對聖誕節與跨年假期會進行的一些活動,再去進行分級。

5/14 更新

該媒體的確在 facebook 貼文的回覆,在被詢問到這個狀況時,有提到「編輯團隊考量美台兩地的天候與生活情境有所差異, 所以中文圖表內容經過調動與修正」,如下圖。

但就只是在回覆內進行說明,該則 facebook 貼文內容針對這個情況其實完全沒有提及。再者,編輯團隊是否具備足夠的相關專業知識來調整原始資料,其實也是有待商榷的。

至少,看到另一個媒體製作的中文版圖表,是有忠實呈現原始資料的。

資料來源

謝謝您看到最後!
若您喜歡我的文章,歡迎留下一些留言、按下「拍手」給我支持、或是「Follow」我,讓我提供更多文章給您。

--

--

Mike Pan

偶爾兼差UX與Researcher的科技業小PM,喜歡觀察,並試著拆解生活中所看到的人事物